首页>文化旅游>民俗>永昌木偶戏

永昌木偶戏

更新日期:2017/9/6
永昌木偶戏  永昌木偶戏俗称“肘猴子”,清朝初年,始见于今水源朱王堡两乡镇。木偶戏班都有戏箱,木偶戏的人物是“木偶人”,头如拳大,身高约二尺,是纸浆做好的头面壳和...

  永昌木偶戏俗称“肘猴子”,清朝初年,始见于今水源朱王堡两乡镇。

  木偶戏班都有戏箱,木偶戏的人物是“木偶人”,头如拳大,身高约二尺,是纸浆做好的头面壳和衣冠,穿戴在一个“十”字形木制支架上而成。木偶的头面壳制作一般用纸浆做成,生、净、丑、旦各种脸谱,镶上眼珠、下颔,结上细线绳即成。盔甲、衣袍、巾帽以及手脚等,都是按照生、净、丑、旦的装饰制做,其式样悉如大戏,只是尺码短小而已。木偶的手是用木刻的空心握拳状,大如鸡蛋,安装在一细木杆上,木杆通过袍袖中,用细绳捆扎在手腕处,手露袖外,刀枪或马鞭等物,装入拳空心洞处。靴鞋袜裤,安装于一短小木杆上,暂时另置一旁。演出前按照所演剧目中的人物,先把头面壳、衣冠、手腿安装穿戴于十字形支架,悬挂在幕后墙壁上,以备出演。

  木偶戏一般配合皮影戏在白天演出,表演的场所和皮影戏相同,只是把房棚门口下部分遮起2米左右高,以不露出演员为宜,上部分空开约六米为前场台口,台口两侧各置如大指粗细的铁管筒,以备木偶人物插放作伺候状。房棚中间,挂一帐幕,左右有门,悬以门帘,可以“出将入相”。两门之间的内场靠幕处,置一桌,桌上放凳,凳上置斗,斗内盛满粮食,斗口面距地约六尺许,略高于台口遮蔽部分,作为“帅桌”和“官桌”,以供木偶主角坐立,作发号施令状,演出时,演员一手执木偶支杆的下端,另一手执着通入袍底的木偶胳臂,木偶人即揭帘而出,上场作整冠、甩袖、捋胡须、挤眼、裂嘴、跪拜、舞剑、弄枪、挥鞭跃马等多种动作。同时演员们根据剧情或唱或白,或叱咤,或叙话,出出进进,如同“大戏”,所以有“肘猴子照着大戏唱”的说法。

  永昌的木偶戏,都用秦腔曲调演唱,个别折子戏也有用眉户剧曲调演唱的。用清河一带的方言道白。文武场面伴奏的乐器,悉如“秦腔”戏而较简单。有板胡、二胡、唢呐、堂鼓、战鼓、板鼓、钩锣、手锣、梆子、牙子、喇叭等。木偶戏每班五至八人。木偶戏所演的剧目,多系中国历史故事,上自殷商,下止明清,本剧折戏,不下百十本。

相关阅读民风民俗金昌旅游专线

金昌市智慧旅游平台   24小时服务电话:0935-8229838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延安路107号
建议使用 1280X1240 以上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成都中联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中国旅游联盟智慧旅游城市全产业链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