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旅行穿越无人区,她却穿过人海,逛遍世界各地人情味浓的市集

古龙说:走投无路就放他去菜市场。

脚踩着泥泞的湿答答的地面,确实没有一点寻短见的庄严气氛。

也有人说:想简单快速融入一座陌生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逛逛当地市集。那里才是一座城市最有人情味的角落,每天热气腾腾,忙碌欢乐,充满着市井的烟火气息。

网络购物的便利永远无法取代在市集里相互问好的乐趣。在超市里,没人会附送你一把葱,在市集里却很常见。在闹市区的咖啡馆里人人都忙着敲字,谈事,没人会给你即兴来一曲;在市集,请你放空脑子享用现场音乐,和刚刚买到的新鲜是食物。

就有这样一个爱逛市集女孩,别人在征服穿越无人区,她偏偏喜欢穿越人海:逛完澳大利亚的市集,她开始逛越南会安市场、清迈周末二手古董旧货市场、巴厘岛乌布传统市场、威尼斯里亚托市集、首尔风物市场……还曾自己张罗过一个前男友遗物的市集。

旅行回来,她把自己曾经邂逅的市集与故事一一写下,集结出了本书《不告而别》。

她是杭州24小时深夜书店“悦览树”主理人——蒋瞰。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她逛世界各地的市集,透过她的穿针引线,赞叹这一幅幅美好的人间日常风景。(文末有惊喜哦~)

越南会安市场

会安最大的、最繁华的、最原汁原味的、最乱、最多人的市场。清晨有着迷一一般的静谧,在叫卖声还没有此起彼伏前,享受一碗当地米粉。

在有顶棚的食品市场里,女人们早早地将食物摆出来。宽河粉、姜黄、柠檬、辣椒,自制河粉,准备一个小碟,薄荷、九层塔、青柠檬、胡萝卜丝儿另放。一碗清汤加白细的粉,一碟配菜,最后是单独装盘的生牛肉。吃的时候先把生牛肉倒入热清汤里烫到近熟,再把配料等拨入碗中,配上洋葱、姜、肉桂、八角茴香、辣椒,再浇上酸橙汁和鱼露,挤上几滴青柠汁,再用筷子将碗中的米粉挑松,让这些调味料之间微妙的冲突将简单的汤变得迷人。

呼啦呼啦,米粉带汤,风卷残云,一碗落肚,眼见明晃晃的太阳越来越刺眼,预订的酒店还不知道在哪个方位,却构不成焦虑,原来“治愈”是这个意思。

用箩筐装着的越南法棍(Banh mi,越南语音“邦米”)是市场最著名的一景,往往都在很不起眼的小铺里、或手推车里堆着。通常在纵向剖开来的法棍旁都有一大堆的配料,比如鸡肉、熏猪肉、火腿肠、蛋丝、香菜、葱丝、香草、酸萝卜丝、小辣椒、黄瓜条等等。刚烤制出来的法棍咸咸的,麦香十足,外硬内软,非常有韧劲,啃得牙酸。

越南人会吃,也懂吃,甚至大张旗鼓地开设各种名目繁多的cooking class,把客人带来市场本地化一下,以“吃”来安抚那些游荡在异乡的灵魂。

人类的天伦之乐都和吃有关,除了温饱,也为了爱而吃。的确,缘分是永不流逝的飨宴。什么是最忠实的?不是我们的心,而是我们的肠胃,被越式春卷、莲叶牛肉卷、炸香蕉、香茅鸡翅轮番塞满时,只有爱意。

清迈周日夜市

下午四点半,从清迈古城东门塔佩门起,沿着Ratchadamnoen路及附近的几条岔道,将近一公里都已经实行交通管制,变成步行街,意味着清迈周日夜市启幕。这是清迈规模最大、最有名的夜市,吃喝玩乐,无一不有。对于游客来说,此处是迅速融入清迈的最好的地方,而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赖以生存的主要渠道。

喜欢泰国,撇去距离近、签证相对容易办理不说,更多的是泰国所呈现出来的旅游精神——知名的旅游胜地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始终保持着相互依存的状态,不会因为要发展旅游业而清除生活在附近的民众。在这个能看到各种肤色的市集里,各种肤色的人几乎清一色地边吃边逛就来到了金光闪闪的寺庙跟前,那就围了纱笼进去溜达一圈,迎面碰到刚拜完佛的当地人。对,每一座寺庙,每一个市集,都是在地化的,和居民息息相关,这是泰国的迷人之处。

木雕、漆器、藤编、布艺……泰国人在手工艺品上的天分,尽皆在夜市上大展身手。而最难得的是,在这个集市上,如果你想买什么东西,就买,指望换一个摊位能更便宜些是很难的事情,因为,重复的卖品少之又少,机会不大。

这里是最适合“逛吃逛吃”的,凉粉、糕点、炸春卷、海鲜炒饭、烤鸡腿、烤鸡蛋饼、烤肉串及各式水果汁、水果沙冰等,品种超多,不知该往哪里看,只恨自己胃口有限。有趣的是,熙攘的人群,每一个人都在用力地吃东西,然而方圆一公里从头到尾却找不到一个垃圾桶,而路面却干干净净,没有哪怕一根穿粽叶糯米甜点的竹签。

晚上七点,国歌声起,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站起身或停下脚步,偌大的市场秒静。

巴厘岛乌布传统市场

乌布是巴厘岛绘画和艺术重镇,蜚声世界的艺术村。这里安详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令西方人感到新奇,遍布大街小巷的工艺品商店和多个著名的博物馆,通过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纺织、摄影等多种形式,向世人彰显着巴厘岛数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底蕴。

乌布传统市场,从地图上看位于巴厘岛“小母鸡下蛋”地图的腹部,乌布皇宫正对面,周围的三条路上还聚集了各式的商店,因此,逛市场是早在好几条街外就开始了的。而到了机动车不能驶入的地方,就是市场的中心。

最外头的是当地的鲜花,嫩黄的、亮紫的、粉红的、大红的鲜花按照颜色分别装在大竹筐里,老妇们的工作就是卖花,或者编折花龛——一种竹编小容器里有几朵搭配好的小花拿来供奉神灵,几乎巴厘岛家家户户有它,且时时更新。

再往里去,是应有尽有的传统市场,一个三层的建筑围起一个天井,只要有空的地方就有摊位。银器、手工银饰、木雕、编织、各色纱笼、草编工艺品、各式蔬果、衣服、沙龙、皮件、鞋子及纪念品、乐器等等,环球淘宝者的天堂。和英国那些文艺气息更浓郁的市场,或是澳洲那些懒洋洋的市场相比,这里显得无下限。无论你是不是第一次来,耳边总会刮过一句:直接砍价,不要害羞。

真正值得你拥有的,是不会让你大动干戈的。只要认准了价格,一路通关。

威尼斯里亚托市集

凭着印象摸到了里亚托市集,逢人就道“早安”。身为威尼斯这“海上女王”子民的婆婆妈妈们,虽然只是上菜市场,仍然皮草大衣和皮草帽的标配,露出一截小腿和脚踝,脸盘上不忘挂一副墨镜,冬阳可烈。

鱼贩吆喝的声浪开始此起彼伏,连说带唱的语调,似乎在昭告“开市啦!”摊摊鱼鲜虾美,吸吸鼻子,闻到的是清新的海藻味。鱼贩杀鱼就像一道手工艺秀,当地人围着看得有味。小狗一叫,他们就拽了拽绳子,到码头去等船。

绕过码头,是蔬果市场。露天蔬果市集上的罗勒绿得更苍翠,西红柿红得更艳丽,黄瓜花黄得更灿烂。似乎这里的蔬菜瓜果,都感染了水的梦幻魔力,变得更加诱人鲜亮。因为瓜果好,所以做成了各式各样的瓜果干,甚至有青椒干。

没有哪个市集像威尼斯的里亚托这样得天独厚,紧邻着美丽的里亚托桥,坐落在波光潋滟的大运河畔,鱼贩吆喝的声浪此起彼伏,连说带唱的语调让人怀疑他们叫卖的成分少,自娱娱人的时候比较多。每一种菜蔬、每一样水果,好像都感染到水城梦幻一般的魔力,变得更加秀色可餐。如果非要说“理想的市集”,那么韩良忆的形容是接地气的:就是那种一看就让人想下厨房的。

首尔风物市场

首尔风物市场(Seoul folk market),用“风物”二字来翻译“folk”很到位,陶潜《游斜川》诗序里说过“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风物,除了单纯的字面意义“风景和物品”,更有一种大气候情义在里面,是传统的,代表在地基因的,好比北京的琉璃厂、荣宝斋。

2008年4月26日,由东大门运动场迁至如今东部的新设洞以来,风物市场目前有九百多家店铺,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虹色进行分区。赤色区是美食街,有着韩国传统土特产和各种小吃;橙色区主营郁陵岛(韩国东边的岛)鱿鱼等韩国地方特产、餐具茶杯等传统工艺品、烟袋(抽烟丝用)等随身小物件等;黄色区主营打字机、电话机等仿古产品;绿色区是古董区,主营传统古董家具和古代美术作品;青色区主营时尚饰品;蓝色区主营时装、书画、韩纸等;紫色区出售小商品、电子、工具等。

古董商郑守英陷在琳琅满目的物品里面,悠闲地看报。情状像似江户川乱步在东京文京区的那个旧书铺,叫“三人书房”,多数时候他就在铺子里思考推理小说。我们握起一个熨斗,他忽然激动地站起身,说是19世纪朝鲜时期使用的古董,是火炭的。

金振宇的铺子里有很多生活用品,桌椅、缝纫机、樟木箱、铁皮装饰画、浮夸绚丽的吊灯……本来以为已经过时,不曾想被很多咖啡馆看中买去做装饰。这一点也提醒了我们,这里还是购买电视剧和电影道具的必到之处。

有旧校服租赁店。韩国校服自由化措施之前,也就是1983年以前的初、高中学校的校服,都在这里能够找到。七十年代韩国生人就不同了,做电影的人经常来这里租借服装,还有一些搞同学聚会的也会来借服装,SBS的娱乐节目《Running man》的“少女时代”特辑也是在这里拍摄的。

都说厚古薄今者,总也快乐不起来;而他们,看上去似乎理应活在“旧时代”,不在意当下的指标和数字。

旅行不单单只有景点,还有走入当地人的寻常生活。

而这些活色生香的市集,就像一扇窗,让旅人得以凭窗探看,窥见一座城市原汁原味的在地生活。有空去市集逛逛吧,你会发现所有的矫情与装逼都掉在地上!

来源:Feekr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