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甘肃>金昌>永昌>鸳鸯池遗址

鸳鸯池遗址

鸳鸯池遗址

地址:甘肃·金昌·永昌·查看地图

      鸳鸯池遗址位于县城直距18公里的河西堡镇鸳鸯池村南,金川河西岸台地上,西夹山以西1公里处。遗址分为居住区和墓葬区两部分。居住区在北,墓葬区在南。两者相距约200多米。在居住遗址的断面上,暴露有灰层、窑穴和房屋遗迹。灰层中含有残骨器、石器和各种陶片。墓葬区的面积为南北200米,东西300米。1973年5月和1974年,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与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两次借个电厂基本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在1000平方米的面积内,发现和清理了墓葬151座,共出土文物350多件。该遗址年代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4250+-100年,系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马家窑文化(即甘肃仰韶文化),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遗址主要为墓葬。墓坑形制多为土坑竖穴式,个别有打偏洞的,成人葬埋较深,小孩较浅。葬法有单葬、合葬、二次葬和瓮棺葬等。多数墓葬的头向东南,面向上,个别的墓葬头向南偏西。葬式主要为仰身直肢葬,其次有侧身屈肢葬。还有,“割体葬式”,即将死者的脚趾割下放入随葬的陶器内。这种现象在新石器时期尤以甘肃仰韶文化墓葬中为首次发现。随葬品丰富,每墓一般3至5件,尤以生活用具的陶器为普遍,装饰品也较多。遗址出土文物有石器、细石器、骨器、陶器和艺术雕刻五类。石器有:刀、斧、管、石片、筒等。细石器较多,主要是透明半透明石核、石片和少量的玛瑙。骨器有:石器柄、匕首柄、匕首、针、珠、耳坠等,特别是嵌有石叶的骨刀梗这种用石骨料制成的复合工具——石刃骨刀和石刃骨刀匕首,是首次在西北地区发现。陶器有:彩陶和灰陶,多为生活用具,也有少量的生产用具。彩陶主要有:壶、罐、杯、盆、小壶、粗红陶、高足杯、器盖。灰陶主要有:单耳杯、盘和小盅。艺术雕刻有石雕人头像。该遗址出土的全部文物由甘肃省和武威地区上调,保存在省、地博物馆。省上曾选少部分送北京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馆院展出和收藏。
鸳鸯池遗址的科学发掘,为研究人类古文化作出了贡献。根据专家研究,从墓葬互相打破、叠压和出土的大量陶器形制特征以及花纹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是由半山型发展而来的,二者是一个文化的前后紧接相承的两期遗存。比如陶器以大口短颈,双耳鼓腹彩陶罐、小口高颈彩陶壶为主。尤其罐的形体肥胖短矮,最大径在腹部,壶的彩绘为红、黑两色的大锯齿纹,与半山类型的陶罐逼真无异。这种器物都出自早期墓葬中,是半山类型向马厂类型过渡演变的物证。以小口鼓间的彩陶瓮,花纹繁缛的彩陶双耳罐、彩陶盆和桶状单耳杯为组合的马厂类型的器物,都出自晚期墓中,特别是陶瓮,越往后由彩陶变为素陶,腹部明显内收,底部瘦长细小,显示了马厂类型的晚期特征。另外,成年男女合葬的出现,反映出在婚姻形态上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成年男性和小孩合葬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世袭以男子为主,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取代了妇女占据主要地位,这是原始社会由母系向父系转变的物质基础,其社会制度属于父系氏族社会。从出土的白云岩雕刻的人头像,充分显示了当时人们的高度艺术水平等等。都是鸳鸯池文化的成就。
景点推荐查看更多>>

鸳鸯池遗址相关咨询

暂无留言
我有问题咨询...

请详细说明您要咨询的问题...尽量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告知处理结果!

  • 游客:*
  • 邮箱:
  • 电话:
验证码:验证码

景区搜索

更多>>专题推荐

百宝箱

金昌市智慧旅游平台   24小时服务电话:0935-8229838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延安路107号
建议使用 1280X1240 以上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成都中联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中国旅游联盟智慧旅游城市全产业链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