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旅游攻略>陇川茶叶

陇川茶叶

更新日期:2007-11-07
陇川茶叶 陇川县有平坦的盆地,还有广阔的山川,茶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住有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和汉族。有8个乡镇,50个村公所(办事处),分别占全县乡(镇村)的67%和73%,有441个合作社,占全县总社数的63%,茶区人口74,900人,
陇川县有平坦的盆地,还有广阔的山川,茶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住有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和汉族。有8个乡镇,50个村公所(办事处),分别占全县乡(镇村)的67%和73%,有441个合作社,占全县总社数的63%,茶区人口74,900人,占总人口的57%,茶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优厚,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外,尤其开发商品茶基地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自然优势
  光能资源。年日照数2333小时,光能辐射量140千卡/平方厘米,旱季优于雨季,也优于省内同纬度地区,农作物和茶叶的光能利用潜力是大的。
  热量资源。年平均气温18.9℃,极端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2.9℃。年温差小,平均为12.4℃。由于植被对气候的再分配作用,使宜温层的海拔上限为900—1800米之间,对种茶十分有利。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1540毫米。干湿分明,湿热同季,春夏、秋茶生长快,1400米以上茶区,夏秋云雾多,1300米以下茶区,冬季云雾密布,散射光线强,造成茶树芽叶持嫩性强,冬茶树处于休眠期,有利于茶树体内积累营养物质。
  土地资源和土壤。全县除可耕水田、旱地林地外,荒山荒地有93万亩,其中宜茶面积近10万亩,分布于海拔900至1800米的荒山、丘陵地带,生态环境较好,适宜植茶开利用。大部分土壤属红壤和砖红壤,普遍缺磷偏酸,养份失调,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0PPM,PH值均为4.5至6.5之间,呈酸性和微酸性反应,适宜茶树对土壤的酸度需要。
  能源交通条件。县内有中小型电站五座,其中正在修建一座,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的二级电站,能源充足,计划现有乡村通电,各乡(镇)大部分村寨通了公路,为茶叶生产、管理、加工、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生产现状
  山区茶叶生产的发展于1952年开始引种、试种、推广到今已有整整四十年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科技人员的艰苦创业,至今茶叶生产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七、五”期间取得了突破性地发展。据1991年春全面普查验收统计,全县茶园总面积28309.5亩,(其中农场2140亩)比1985年前的12665亩增长13504.5亩,增51.6%,同时建立了百以上的连片茶园93个,10651亩,新老茶基地103个,12997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5.90%;1985年可采面积7594亩,产量160吨,1991年可采面积14619.1亩,产量534吨,比1985年增长225.8吨,增141%。1991年(含农场)茶叶总产值213.6万元,比1985年的48万元增165.6万元,增3.45倍;1991年收购茶叶283吨,比1985年的134.3吨增148.7吨,增110%。1991年实现利税44.8万元,比1985年的13.56万元增31.24万元,增2.3倍。新建精制茶厂一座,初制所14个,现拥有各种制茶机械109台比1985年的14台新增95台,即解决了产茶区制茶难的问题,又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三、发展前景
  茶叶是陇川山区的经济支柱,也是体轻、腿长、经济价值高,销路广的饮料作物。从五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的发展、种植、收购、产销看,均系山区多种经营生产中的骨干产业,其经济优势明显。
  在我国当前和今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茶叶被国内外人们称为“饮料保健之王”,较高层次的名优产品,将是供不应求。我县适宜种茶的自然条件优厚,土地资源潜力大,生产与技术条件均有生产名优茶的基础。
  今后,只要在巩固2.6万亩新老茶园的基础上,再发展1—1.5万亩茶园,全县茶园面积可达3.5—4万亩,投产3—3.5万亩,产量1500吨,产值可达750万元,可实现利税187.5万元。
相关阅读:
云南德宏
金昌市智慧旅游平台   24小时服务电话:0935-8229838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延安路107号
建议使用 1280X1240 以上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成都中联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中国旅游联盟智慧旅游城市全产业链支撑平台